引言
2022年对于整个加密行业来说是极其矛盾的一年:经历了2021年的烈火烹油,2022年便急速进入寒冬,投资机构损失惨重,在仅一年里我们看到了从头部机构到一线交易所到大型矿场的一环扣一环的爆雷,让不少web3领域的创业者和从业者们处于前所未有的迷茫中。在冰与火之中, 加密行业将何去何从?
作为加密行业中的深度参与者,易凯资本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刘畅(Michael)通过2022年一整年的追踪、实践与观察,从个人视角围绕加密行业的6个主流赛道(比特币、以太坊、Layer2、DeFi、NFT、DAO)展开各自进展与现状的讨论,并对每个赛道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梳理并沉淀下来这篇长达17000多字的分享。
这并非一篇充满技术细节和晦涩术语的专业研究报告,它更像是一场Michael与读者的对话,是坦诚的,情真意切的,也是充满思辨的深刻洞见,初衷是让更多人看到和看懂过去一年里行业内发生了什么,希望Michael的这些观察与判断可以让读者脱离过去一年恐慌的市场情绪与所有bad actor的行为,让我们重新聚焦在这个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基本面上。
以下,enjoy:
记得在17-18年期间,行业的从业者们都在期待Crypto行业的“institutionalization”,期待GBTC和Bitcoin ETF的推出能带着更多的专业机构进入市场为行业创造真正的价值与合规性,甚至在熊市底部的时候大家互相安慰与打鸡血的方式都是“Hold on, institutions are coming”。
但过去一年发生的所有事情让大家意识到了“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三箭资本、FTX、Blockfi、Genesis、Celcius这些在一年前还被称为Crypto行业机构化的代表在下半年纷纷带着客户资金暴雷了,他们的进入也显然没有给行业带来真实的价值与合规化,只有不负责任的杠杆与挪用客户资金进行的赌博行为。
站在今天,我仍然想说“I still have a lot of faith in Crypto”,甚至我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乐观。如果把Crypto行业的发展过程分成“投机-->投资-->消费”的三个阶段,我认为行业今天正在从投资的边缘向消费级跨越,而web3面向消费级用户移民的门槛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攻克。
2022年Crypto行业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绝后的:在这一年里,美元加息加剧了全球各国货币的贬值,目前每年通货膨胀速度超过15%的国家已经高达40个(超过全球20%的国家),本国法币的不稳定和金融设施的落后推动了比特币被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所接受,萨尔瓦多和中非共和国已经将比特币定为了法定货币(legal tender),俄罗斯、巴西、巴拉圭、安哥拉、委内瑞拉等国也通过或正在通过法案将比特币作为官方许可的支付手段,我认为我们离各国政府开始全面接受比特币并将比特币列为央行储备货币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而下一轮周期中比特币需求的大爆发,很可能将发生在全球政府层面上,而不是在那些大公司里;
以太坊的基本面也越来越好,在公链赛道里已经有了无懈可击的优势,甚至已经开始展露出一个链上国家的雏形;
在过去一年里,区块链基础设施最被诟病的效率/成本问题已经被Layer2找到了突破口,并在Crypto community中快速的被普及;
在这轮大爆雷中DeFi的价值主张更加清晰有力了,DeFi产品的用户体验已经堪比CeFi,并结合着Layer2将交易的成本削减了90%以上,头部的DeFi协议的商业模式也在这轮周期中被验证;
NFT发展出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并建立起了围绕着NFT从发行、到流通、到应用、到金融的完整基础设施,大批的web2大厂和全球头部消费品牌也在2022年陆陆续续入场,NFT已经成为Crypto所有赛道中最有破圈效应的产品;
零知识证明在应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可能会成为未来公链上不可或缺的一层;支撑智能合约钱包的底层技术Account Abstraction被提出,大批的新一代钱包应用正在被推出,这可能意味着消费级用户移民web3中最大的门槛正在被攻克。
· 有意思的是在经历了上轮周期后,在本轮熊市里,你几乎很难再在新闻上找到“Bitcoin is dead”的言论了,而仅在4年前,我仍清晰地记得每天打开Bloomberg和CNBC都能看到铺天盖地的新闻说比特币要完了。2020年是比特币“机构化”的元年,大量机构资金的进入终于让大家开始take bitcoin seriously,我相信如果我们在两三年后再回看2022年,我们也会把2022年定义为比特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milestone:我暂且将这一年定义为比特币“政府化”的元年。
· 货币的革命正在全世界发生,而这一次不再是一群bitcoin maximalist的臆想,货币的革命正在政府的内部酝酿。当今年美国因为俄乌战争决定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并直接没收了俄罗斯中央银行与高官在美国的存款的那一刻起,全球货币体系的未来就被永久改写了,比特币作为non-sovereign currency成为了对抗美元垄断的最佳工具;
今年开始的加息潮也无疑进一步推动了更多第三世界国家对比特币的adoption,在黎巴嫩、斯里兰卡这类政府濒临破产、外汇储备枯竭、货币通胀率超过100%的国家里,平民已经无法使用当地法币作为正常经济活动的价值媒介,而加密货币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民来说已经是救命绳,也恰恰是在这些国家里,Crypto Adoption正在飞速地增长;
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新总统候选人通过公开支持比特币来拉拢选票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国家的公民已经不再相信国家的法币和金融体系了。在100年前生活在社会动荡中的人民只能选择去屯黄金作为价值存储的手段,而今天他们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一个更易于存储、高速流通、全球接受、不可伪造且自带跨境支付网络的数字黄金,这也是为什么我坚信比特币的市值在未来一定会超过黄金,而今天比特币的市值仅是黄金的2.62%。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04个国家合法化了比特币(超过全球所有国家的一半),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的法币体系崩塌,使用和相信加密货币的民众越来越多,加密支付技术更加完善(如以太坊的Layer2、比特币的闪电网络、算法稳定币),会有更多的国家选择加入“Non-Sovereign Money Movement”,而这个运动对于整个Crypto行业乃至未来全球格局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我们很可能离各国政府开始全面接受比特币并将比特币列为央行储备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而下一轮周期中比特币需求的大爆发,也很可能发生在全球政府层面上,而不是在那些大公司里。
Chainalysis对Crypto Adoption Rate的国家排名(东南亚、南美、非洲的普及度普遍更高)
· 我们再来看比特币的供给端,尽管2022年比特币的市值跌去了80%,但比特币网络的hash rate相比年初的168M/TH达到了历史新高的316.78M/TH,网络算力在一年里翻了接近一倍,所以如果你问我谁是这个行业里最坚定不移的人,那我的回答一定是比特币的矿工。
过去一年网络算力的翻倍意味着比特币的网络安全较一年前提升了一倍,同时比特币的挖矿成本也翻了一倍,一年多以前一个在德克萨斯州的矿工挖出每一枚比特币只要$7,000-10,000美元的成本,并可以在二级市场以$50,000-$60,000美元出售,而在今天去挖出同一枚比特币的成本已经上升到了$15,000-$20,000美元,过去近半年的比特币价格对于很多矿工来说已经不足以支付电费。
所以我们在2022年底也终于见到了这轮周期的矿灾,全球最头部的矿企Core scientific、Iris Energy、Argo、Greenidge破产的破产、卖机器的卖机器;但这并没什么可值得惊讶的,Crypto行业每轮周期都会进行大洗牌,矿业也会经历自身的洗牌,而在这轮危机中活下来并持续投入的矿主也将在下轮周期中赚的盆满钵满。
· 每次谈到以太坊都让我感到庆幸,我庆幸在比特币之后能有以太坊的出现并如此完美的接棒,将最初加密货币极度尖锐甚至反政府主义的叙事变成了一个更加包容、更容易让主流社会接受的去中心化信任机器和web3的叙事。
虽然在我看来两者的终极愿景是一致的,但如果没有以太坊的出现,我认为Crypto的破圈一定不会这么快,且有半道崩殂的可能。而在今天,以太坊已经成为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相较于一个组织,以太坊已经呈现出了一个“链上国家”的雏形,积极地在向全世界宣扬它的价值观与影响力:去中心化、全球化、Open、Neutral、Public good。
· 就像这轮周期里没人再说Bitcoin is dead了,公链赛道这轮周期里也有一个极大的变化,就是没有新的公链项目方再说自己是Ethereum Killer了,而大多都在说未来应该是一个多链的世界,但仅在4年前所有你能看到的公链都是打着Ethereum Killer名号出道的,而最终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
我一直认为公链层(L1)只会有两种未来,一种是以太坊一家独大的未来,而另一种是以太坊为主的多链未来,而最终哪种未来成为现实取决于以太坊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周期哪个跑得快,这跟它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甚至都没有太大关系。
举个例子,比如在牛市里,一个NFT的创作者想要发一款价值50美元的NFT,它需要支付的Gas费可能是30刀一个,而同时在Solana上也许是3毛一个,那这个创作者大概率会选择在Solana上发布,因为牛市里NFT反正不愁卖,在以太坊上发行意味着这个创作者几乎不赚钱了,而到了熊市里,在以太坊上铸造NFT的gas成本可能是2刀一个,同时间solana上可能是2分钱,但是这个创作者需要一个更大的社区来去售卖这个nft,所以大概率会选择在以太坊上发行。
所以如果以太坊在牛市来临前可以很好的解决扩容的问题,那么我们大概率就会看到一个以太坊独大的未来,或者如果本轮熊市持续长达3年以上,很多没有足够资金储备的公链也会被熬死;而另一方面,如果在以太坊解决扩容问题之前,我们迎来了一个长周期的大牛市,而Axie Infinity、StepN、Defi这类现象级应用如雨后春笋一样爆发,大批的web2新用户进入了web3并被导流到了其他公链,那我们大概率会看到一个以太坊为主的多链并存的区块链未来。
而为什么不管哪种未来成真我仍然认为以太坊会是这里的龙头呢?因为公链赛道的头部效应太强了,它的网络效应和替换成本要远超任何一款APP,用户和开发者都与以太坊已经有了太多的利益捆绑(ex. 开发语言、替代钱包、代币、社区、共识、配套设施、开发者等等),就算对比特币这种仅靠共识维系的加密货币在无数高性能分叉链的挑战下仍然无懈可击,更何况是一个支撑了行业内90%以上区块链应用的公链基础设施。
所以我们看到了以太坊在本轮熊市中展现了极强的头部效应,大量的资金、用户、开发者在过去一年中回流到了以太坊上,以太坊占了公链市场70%的市值,而gas revenue则占了90%以上。
· 现在看来,在以太坊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周期的赛跑中,两者都站在了以太坊的这边:
1. 在技术发展上,以太坊在2022年完成了自身的POS升级,Layer2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年初的每天只有几千笔的交易量到现在Layer2交易量已经接近主网并马上要突破百万笔,以太坊主网下一步的Proto-Danksharding(分片技术)扩容路线也越发清晰,我们很可能会在2025年前看到以太坊用Layer2结合着Danksharding突破每秒十万的吞吐量,真正成为一个可以支持全球消费级移民的基础设施;
2. 在市场周期方面,这轮熊市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量的用户与技术社区已经从Solana、Polkadot等公链回流到了以太坊上,这个阶段对于其他公链的项目方来说也已经很难去说服一个新的应用团队在自己的公链上开发,因为这条链已经没有什么用户了,而没有应用则意味着用户会进一步流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而对于Aptos和Sui两个在年初时备受关注的明星公链项目来说,FTX的爆雷事件则是雪上加霜,如果这他们的储备资金受到了FTX暴雷的影响,则会大幅缩短这两个项目在熊市中的runway,另一方面, Aptos和Sui还有大量未解锁的代币归属于FTX,FTX清算流程的不确定性也会让未来潜在的投资人望而生却。所以如果你现在问我是否可以说以太坊一家独大的结局已定了呢?我的答案是:暂时还没有,但是快了,留给其他公链能继续讲的故事和时间的确都不多了。
“
以太坊主链在未来还会有哪些升级?
Vitalik在最新的以太坊Roadmap中已经表达的非常清晰且具体:
“
以太坊主链升级的roadmap分为6个阶段
以下则是对于这6个阶段的解读,我尽量尝试不陷入技术细节来解释这个roadmap:
1. 第一阶段(The Merge):第一阶段就是2022年以太坊从工作证明转成权益证明的升级。简单来说就是以太坊挑选区块验证者的方式改变了,而从结果上来看,这次升级之后a. 以太坊主链的能源消耗削减了99%以上,b. 区块的打包与上链从矿工变成了验证者,c. 且由于不再需要支付矿工奖励了,以太坊的通货膨胀率从每年10%以上变成了接近通缩的模型。
2. 第二阶段(The Surge):第二阶段的核心是一个叫做EIP-4844的Proto Danksharding的升级,如果极度简化来说,就是给每个区块里加入一个专门供layer2写入数据的区域,并附带了一系列可以让零知识证明技术更可用的工具(零知识证明技术是开启数据隐私的关键,也是部分Layer2扩容的关键技术)。这个升级的意义在于a. 提升以太坊主网的吞吐量(达到10w+/tps)、b. 进一步降低链上成本、c. 让零知识证明技术更可用。
3. 第三阶段(The Scourge):第三阶段的核心是Proposer/Builder Separation(PBS)的升级,目前每个新区块生产中打包交易和将区块上链是由同一个节点完成的,这让节点们有了cherry pick交易的可能,或者进行MEV攻击(比如可以通过front-run Defi交易者的交易获利)。而这次升级的目的在于把这两者分开,让区块的Proposer决定哪笔交易要加入到下一个区块里,而让区块的Builder再拿Proposer打包好的区块上链。
这个升级的意义在于提升了以太坊抗审查能力(Censorship Resistance)并规避了MEV攻击的风险。(特别有趣的是,这个阶段的升级是Vitalik在后来才新加入的,我相信这与今年下半年发生的美国政府将Tornado Cash加入制裁名单,并强迫节点运营商不许打包Tornado Cash交易的行为不无关系,Vitalik所展望的以太坊将是一个保持中立且不受监管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关于抗审查能力会在defi的部分展开讨论)
4. 第四阶段(The Verge):第四阶段则是将前面提到的Zero knowledge proof技术加入到区块验证系统中,结果是让验证区块可以变得更高效和便宜,同时也让stateless client成为可能(stateless client可以理解为让节点无需存储大量以太坊历史的数据,本质上是解决了数据无限膨胀的问题,stateless client的出现也会让运营节点的门槛大幅降低,让更多个人也可以参与进以太坊的节点运营中,增加以太坊的去中心化)
5. 第五阶段(The Purge):大量零碎但重要的代码清洁工作,提升主网的性能并进一步减少数据的存储成本。
6. 第六阶段(The Splurge):Fix everything的阶段,同时给以太坊增加抗量子计算的能力。
解读:如果看了上述Roadmap解读仍然觉得以太坊的roadmap很晦涩难懂的话,可以看这段不是完全准确但更简化的解释:
以太坊技术社区在短期内的主要精力将放在提升网络吞吐量上(也可以称为网络效率),提升网络吞吐量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一个叫做proto-danksharding的升级,这个升级可以让Layer2(二层网络)跟主网的交互效率变得更高,这个升级大概会在2025年之前完成,并在完成后可以将以太坊的吞吐量提升万倍至10万/TPS以上;而以太坊的中期目标则是进一步提升去中心化上,而达到这个目标的方式主要是让运营以太坊节点门槛变得更低,并让单个节点的权力变小;而以太坊的长期目标则是为主链增加更多隐私能力、增加抗量子攻击能力,并进一步的提升网络效率和削减成本。
“
未来在应用侧以太坊有哪些聚焦的领域呢?
我们可以看看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在12月份发布的“What in the Ethereum application ecosystem excites me”这篇博客中是怎么说的,而在博客中提到的这些领域也将是未来以太坊在应用侧最着重发展的领域:
1. “货币”是第一个Crypto应用也仍然是最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对于生活在支付系统落后、法币极度不稳定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密货币已经是当地居民的生命线,在这些地方加密货币的普及正在快速的被建立。而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以太坊通过eip1559(减少交易手续费的升级)和Layer 2扩容已经大幅削减了用户的链上成本,并结合着智能合约钱包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加友好,加密货币在这些国家的使用体验已经超过了法币+银行,且未来这个差距会进一步变大。
而对于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来说,加密货币也有很大的价值,尤其在购买全球商品所需的跨境支付或跨境转账都比传统的银行系统要更便捷更便宜,并且随着很多国家进入cashless society,政府的经济监控的程度已经达到令人发指的水平,而”cryptocurrency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realistically combine the benefits of digitalization with cash-like respect for personal privacy”。
2.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大部分商品的定价仍然是法币本位的,而加密货币的波动大大提升了它作为日常支付手段的难度,所以稳定币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持续耕耘的领域,而区块链世界需要的是真正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如由以太坊质押生成的以各国法币作为计价单位的数字货币),这也将是DeFi赛道中最重要的应用方向。
3. 其他有价值的defi应用:a. 预测市场(更透明、更可信、全球性的认知套利市场)、b. 合成资产(将股票、地产、bond等链下资产翻到链上,支持碎片化、交易更丝滑、受众更全球化)、c. 资产间抵押/流通的粘合层(uniswap和aave都已经成为defi中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