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2年对于整个加密行业来说是极其矛盾的一年:经历了2021年的烈火烹油,2022年便急速进入寒冬,投资机构损失惨重,在仅一年里我们看到了从头部机构到一线交易所到大型矿场的一环扣一环的爆雷,让不少web3领域的创业者和从业者们处于前所未有的迷茫中。在冰与火之中, 加密行业将何去何从?
作为加密行业中的深度参与者,易凯资本区块链团队负责人刘畅(Michael)通过2022年一整年的追踪、实践与观察,从个人视角围绕加密行业的6个主流赛道(比特币、以太坊、Layer2、DeFi、NFT、DAO)展开各自进展与现状的讨论,并对每个赛道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梳理并沉淀下来这篇长达17000多字的分享。
这并非一篇充满技术细节和晦涩术语的专业研究报告,它更像是一场Michael与读者的对话,是坦诚的,情真意切的,也是充满思辨的深刻洞见,初衷是让更多人看到和看懂过去一年里行业内发生了什么,希望Michael的这些观察与判断可以让读者脱离过去一年恐慌的市场情绪与所有bad actor的行为,让我们重新聚焦在这个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基本面上。
以下,enjoy:
记得在17-18年期间,行业的从业者们都在期待Crypto行业的“institutionalization”,期待GBTC和Bitcoin ETF的推出能带着更多的专业机构进入市场为行业创造真正的价值与合规性,甚至在熊市底部的时候大家互相安慰与打鸡血的方式都是“Hold on, institutions are coming”。
但过去一年发生的所有事情让大家意识到了“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三箭资本、FTX、Blockfi、Genesis、Celcius这些在一年前还被称为Crypto行业机构化的代表在下半年纷纷带着客户资金暴雷了,他们的进入也显然没有给行业带来真实的价值与合规化,只有不负责任的杠杆与挪用客户资金进行的赌博行为。
站在今天,我仍然想说“I still have a lot of faith in Crypto”,甚至我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更加乐观。如果把Crypto行业的发展过程分成“投机-->投资-->消费”的三个阶段,我认为行业今天正在从投资的边缘向消费级跨越,而web3面向消费级用户移民的门槛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攻克。
2022年Crypto行业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绝后的:在这一年里,美元加息加剧了全球各国货币的贬值,目前每年通货膨胀速度超过15%的国家已经高达40个(超过全球20%的国家),本国法币的不稳定和金融设施的落后推动了比特币被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所接受,萨尔瓦多和中非共和国已经将比特币定为了法定货币(legal tender),俄罗斯、巴西、巴拉圭、安哥拉、委内瑞拉等国也通过或正在通过法案将比特币作为官方许可的支付手段,我认为我们离各国政府开始全面接受比特币并将比特币列为央行储备货币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而下一轮周期中比特币需求的大爆发,很可能将发生在全球政府层面上,而不是在那些大公司里;
以太坊的基本面也越来越好,在公链赛道里已经有了无懈可击的优势,甚至已经开始展露出一个链上国家的雏形;
在过去一年里,区块链基础设施最被诟病的效率/成本问题已经被Layer2找到了突破口,并在Crypto community中快速的被普及;
在这轮大爆雷中DeFi的价值主张更加清晰有力了,DeFi产品的用户体验已经堪比CeFi,并结合着Layer2将交易的成本削减了90%以上,头部的DeFi协议的商业模式也在这轮周期中被验证;
NFT发展出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并建立起了围绕着NFT从发行、到流通、到应用、到金融的完整基础设施,大批的web2大厂和全球头部消费品牌也在2022年陆陆续续入场,NFT已经成为Crypto所有赛道中最有破圈效应的产品;
零知识证明在应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可能会成为未来公链上不可或缺的一层;支撑智能合约钱包的底层技术Account Abstraction被提出,大批的新一代钱包应用正在被推出,这可能意味着消费级用户移民web3中最大的门槛正在被攻克。
· 有意思的是在经历了上轮周期后,在本轮熊市里,你几乎很难再在新闻上找到“Bitcoin is dead”的言论了,而仅在4年前,我仍清晰地记得每天打开Bloomberg和CNBC都能看到铺天盖地的新闻说比特币要完了。2020年是比特币“机构化”的元年,大量机构资金的进入终于让大家开始take bitcoin seriously,我相信如果我们在两三年后再回看2022年,我们也会把2022年定义为比特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milestone:我暂且将这一年定义为比特币“政府化”的元年。
· 货币的革命正在全世界发生,而这一次不再是一群bitcoin maximalist的臆想,货币的革命正在政府的内部酝酿。当今年美国因为俄乌战争决定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并直接没收了俄罗斯中央银行与高官在美国的存款的那一刻起,全球货币体系的未来就被永久改写了,比特币作为non-sovereign currency成为了对抗美元垄断的最佳工具;
今年开始的加息潮也无疑进一步推动了更多第三世界国家对比特币的adoption,在黎巴嫩、斯里兰卡这类政府濒临破产、外汇储备枯竭、货币通胀率超过100%的国家里,平民已经无法使用当地法币作为正常经济活动的价值媒介,而加密货币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民来说已经是救命绳,也恰恰是在这些国家里,Crypto Adoption正在飞速地增长;
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新总统候选人通过公开支持比特币来拉拢选票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国家的公民已经不再相信国家的法币和金融体系了。在100年前生活在社会动荡中的人民只能选择去屯黄金作为价值存储的手段,而今天他们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一个更易于存储、高速流通、全球接受、不可伪造且自带跨境支付网络的数字黄金,这也是为什么我坚信比特币的市值在未来一定会超过黄金,而今天比特币的市值仅是黄金的2.62%。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04个国家合法化了比特币(超过全球所有国家的一半),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的法币体系崩塌,使用和相信加密货币的民众越来越多,加密支付技术更加完善(如以太坊的Layer2、比特币的闪电网络、算法稳定币),会有更多的国家选择加入“Non-Sovereign Money Movement”,而这个运动对于整个Crypto行业乃至未来全球格局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我们很可能离各国政府开始全面接受比特币并将比特币列为央行储备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而下一轮周期中比特币需求的大爆发,也很可能发生在全球政府层面上,而不是在那些大公司里。
Chainalysis对Crypto Adoption Rate的国家排名(东南亚、南美、非洲的普及度普遍更高)
· 我们再来看比特币的供给端,尽管2022年比特币的市值跌去了80%,但比特币网络的hash rate相比年初的168M/TH达到了历史新高的316.78M/TH,网络算力在一年里翻了接近一倍,所以如果你问我谁是这个行业里最坚定不移的人,那我的回答一定是比特币的矿工。
过去一年网络算力的翻倍意味着比特币的网络安全较一年前提升了一倍,同时比特币的挖矿成本也翻了一倍,一年多以前一个在德克萨斯州的矿工挖出每一枚比特币只要$7,000-10,000美元的成本,并可以在二级市场以$50,000-$60,000美元出售,而在今天去挖出同一枚比特币的成本已经上升到了$15,000-$20,000美元,过去近半年的比特币价格对于很多矿工来说已经不足以支付电费。
所以我们在2022年底也终于见到了这轮周期的矿灾,全球最头部的矿企Core scientific、Iris Energy、Argo、Greenidge破产的破产、卖机器的卖机器;但这并没什么可值得惊讶的,Crypto行业每轮周期都会进行大洗牌,矿业也会经历自身的洗牌,而在这轮危机中活下来并持续投入的矿主也将在下轮周期中赚的盆满钵满。
· 每次谈到以太坊都让我感到庆幸,我庆幸在比特币之后能有以太坊的出现并如此完美的接棒,将最初加密货币极度尖锐甚至反政府主义的叙事变成了一个更加包容、更容易让主流社会接受的去中心化信任机器和web3的叙事。
虽然在我看来两者的终极愿景是一致的,但如果没有以太坊的出现,我认为Crypto的破圈一定不会这么快,且有半道崩殂的可能。而在今天,以太坊已经成为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相较于一个组织,以太坊已经呈现出了一个“链上国家”的雏形,积极地在向全世界宣扬它的价值观与影响力:去中心化、全球化、Open、Neutral、Public good。
· 就像这轮周期里没人再说Bitcoin is dead了,公链赛道这轮周期里也有一个极大的变化,就是没有新的公链项目方再说自己是Ethereum Killer了,而大多都在说未来应该是一个多链的世界,但仅在4年前所有你能看到的公链都是打着Ethereum Killer名号出道的,而最终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
我一直认为公链层(L1)只会有两种未来,一种是以太坊一家独大的未来,而另一种是以太坊为主的多链未来,而最终哪种未来成为现实取决于以太坊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周期哪个跑得快,这跟它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甚至都没有太大关系。
举个例子,比如在牛市里,一个NFT的创作者想要发一款价值50美元的NFT,它需要支付的Gas费可能是30刀一个,而同时在Solana上也许是3毛一个,那这个创作者大概率会选择在Solana上发布,因为牛市里NFT反正不愁卖,在以太坊上发行意味着这个创作者几乎不赚钱了,而到了熊市里,在以太坊上铸造NFT的gas成本可能是2刀一个,同时间solana上可能是2分钱,但是这个创作者需要一个更大的社区来去售卖这个nft,所以大概率会选择在以太坊上发行。
所以如果以太坊在牛市来临前可以很好的解决扩容的问题,那么我们大概率就会看到一个以太坊独大的未来,或者如果本轮熊市持续长达3年以上,很多没有足够资金储备的公链也会被熬死;而另一方面,如果在以太坊解决扩容问题之前,我们迎来了一个长周期的大牛市,而Axie Infinity、StepN、Defi这类现象级应用如雨后春笋一样爆发,大批的web2新用户进入了web3并被导流到了其他公链,那我们大概率会看到一个以太坊为主的多链并存的区块链未来。
而为什么不管哪种未来成真我仍然认为以太坊会是这里的龙头呢?因为公链赛道的头部效应太强了,它的网络效应和替换成本要远超任何一款APP,用户和开发者都与以太坊已经有了太多的利益捆绑(ex. 开发语言、替代钱包、代币、社区、共识、配套设施、开发者等等),就算对比特币这种仅靠共识维系的加密货币在无数高性能分叉链的挑战下仍然无懈可击,更何况是一个支撑了行业内90%以上区块链应用的公链基础设施。
所以我们看到了以太坊在本轮熊市中展现了极强的头部效应,大量的资金、用户、开发者在过去一年中回流到了以太坊上,以太坊占了公链市场70%的市值,而gas revenue则占了90%以上。
· 现在看来,在以太坊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周期的赛跑中,两者都站在了以太坊的这边:
1. 在技术发展上,以太坊在2022年完成了自身的POS升级,Layer2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年初的每天只有几千笔的交易量到现在Layer2交易量已经接近主网并马上要突破百万笔,以太坊主网下一步的Proto-Danksharding(分片技术)扩容路线也越发清晰,我们很可能会在2025年前看到以太坊用Layer2结合着Danksharding突破每秒十万的吞吐量,真正成为一个可以支持全球消费级移民的基础设施;
2. 在市场周期方面,这轮熊市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量的用户与技术社区已经从Solana、Polkadot等公链回流到了以太坊上,这个阶段对于其他公链的项目方来说也已经很难去说服一个新的应用团队在自己的公链上开发,因为这条链已经没有什么用户了,而没有应用则意味着用户会进一步流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而对于Aptos和Sui两个在年初时备受关注的明星公链项目来说,FTX的爆雷事件则是雪上加霜,如果这他们的储备资金受到了FTX暴雷的影响,则会大幅缩短这两个项目在熊市中的runway,另一方面, Aptos和Sui还有大量未解锁的代币归属于FTX,FTX清算流程的不确定性也会让未来潜在的投资人望而生却。所以如果你现在问我是否可以说以太坊一家独大的结局已定了呢?我的答案是:暂时还没有,但是快了,留给其他公链能继续讲的故事和时间的确都不多了。
“
以太坊主链在未来还会有哪些升级?
Vitalik在最新的以太坊Roadmap中已经表达的非常清晰且具体:
“
以太坊主链升级的roadmap分为6个阶段
以下则是对于这6个阶段的解读,我尽量尝试不陷入技术细节来解释这个roadmap:
1. 第一阶段(The Merge):第一阶段就是2022年以太坊从工作证明转成权益证明的升级。简单来说就是以太坊挑选区块验证者的方式改变了,而从结果上来看,这次升级之后a. 以太坊主链的能源消耗削减了99%以上,b. 区块的打包与上链从矿工变成了验证者,c. 且由于不再需要支付矿工奖励了,以太坊的通货膨胀率从每年10%以上变成了接近通缩的模型。
2. 第二阶段(The Surge):第二阶段的核心是一个叫做EIP-4844的Proto Danksharding的升级,如果极度简化来说,就是给每个区块里加入一个专门供layer2写入数据的区域,并附带了一系列可以让零知识证明技术更可用的工具(零知识证明技术是开启数据隐私的关键,也是部分Layer2扩容的关键技术)。这个升级的意义在于a. 提升以太坊主网的吞吐量(达到10w+/tps)、b. 进一步降低链上成本、c. 让零知识证明技术更可用。
3. 第三阶段(The Scourge):第三阶段的核心是Proposer/Builder Separation(PBS)的升级,目前每个新区块生产中打包交易和将区块上链是由同一个节点完成的,这让节点们有了cherry pick交易的可能,或者进行MEV攻击(比如可以通过front-run Defi交易者的交易获利)。而这次升级的目的在于把这两者分开,让区块的Proposer决定哪笔交易要加入到下一个区块里,而让区块的Builder再拿Proposer打包好的区块上链。
这个升级的意义在于提升了以太坊抗审查能力(Censorship Resistance)并规避了MEV攻击的风险。(特别有趣的是,这个阶段的升级是Vitalik在后来才新加入的,我相信这与今年下半年发生的美国政府将Tornado Cash加入制裁名单,并强迫节点运营商不许打包Tornado Cash交易的行为不无关系,Vitalik所展望的以太坊将是一个保持中立且不受监管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关于抗审查能力会在defi的部分展开讨论)
4. 第四阶段(The Verge):第四阶段则是将前面提到的Zero knowledge proof技术加入到区块验证系统中,结果是让验证区块可以变得更高效和便宜,同时也让stateless client成为可能(stateless client可以理解为让节点无需存储大量以太坊历史的数据,本质上是解决了数据无限膨胀的问题,stateless client的出现也会让运营节点的门槛大幅降低,让更多个人也可以参与进以太坊的节点运营中,增加以太坊的去中心化)
5. 第五阶段(The Purge):大量零碎但重要的代码清洁工作,提升主网的性能并进一步减少数据的存储成本。
6. 第六阶段(The Splurge):Fix everything的阶段,同时给以太坊增加抗量子计算的能力。
解读:如果看了上述Roadmap解读仍然觉得以太坊的roadmap很晦涩难懂的话,可以看这段不是完全准确但更简化的解释:
以太坊技术社区在短期内的主要精力将放在提升网络吞吐量上(也可以称为网络效率),提升网络吞吐量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一个叫做proto-danksharding的升级,这个升级可以让Layer2(二层网络)跟主网的交互效率变得更高,这个升级大概会在2025年之前完成,并在完成后可以将以太坊的吞吐量提升万倍至10万/TPS以上;而以太坊的中期目标则是进一步提升去中心化上,而达到这个目标的方式主要是让运营以太坊节点门槛变得更低,并让单个节点的权力变小;而以太坊的长期目标则是为主链增加更多隐私能力、增加抗量子攻击能力,并进一步的提升网络效率和削减成本。
“
未来在应用侧以太坊有哪些聚焦的领域呢?
我们可以看看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在12月份发布的“What in the Ethereum application ecosystem excites me”这篇博客中是怎么说的,而在博客中提到的这些领域也将是未来以太坊在应用侧最着重发展的领域:
1. “货币”是第一个Crypto应用也仍然是最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对于生活在支付系统落后、法币极度不稳定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密货币已经是当地居民的生命线,在这些地方加密货币的普及正在快速的被建立。而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以太坊通过eip1559(减少交易手续费的升级)和Layer 2扩容已经大幅削减了用户的链上成本,并结合着智能合约钱包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加友好,加密货币在这些国家的使用体验已经超过了法币+银行,且未来这个差距会进一步变大。
而对于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来说,加密货币也有很大的价值,尤其在购买全球商品所需的跨境支付或跨境转账都比传统的银行系统要更便捷更便宜,并且随着很多国家进入cashless society,政府的经济监控的程度已经达到令人发指的水平,而”cryptocurrency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realistically combine the benefits of digitalization with cash-like respect for personal privacy”。
2.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大部分商品的定价仍然是法币本位的,而加密货币的波动大大提升了它作为日常支付手段的难度,所以稳定币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持续耕耘的领域,而区块链世界需要的是真正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如由以太坊质押生成的以各国法币作为计价单位的数字货币),这也将是DeFi赛道中最重要的应用方向。
3. 其他有价值的defi应用:a. 预测市场(更透明、更可信、全球性的认知套利市场)、b. 合成资产(将股票、地产、bond等链下资产翻到链上,支持碎片化、交易更丝滑、受众更全球化)、c. 资产间抵押/流通的粘合层(uniswap和aave都已经成为defi中的基础设施)
4.长期看好身份生态系统:ENS(ethereum naming service)、SIWE(sign in with Ethereum)、PoH(proof of humanity)、POAPs(proof of attendance protocol)、SBTs(soul-bound token),这些都是一个人链上身份的组成部分,而只有基于丰富的链上身份才可以在链上建立人际网络、生产组织、信任社会。但值得注意的是未来链上身份数据的大爆发也会对用户带来巨大的隐私挑战,这也是为什么零知识证明技术与隐私层如此重要。
5. DAO是强有力的社群结构,也是未来大部分组织实现去中心化治理的方式:发展要认清两个问题,一是去中心化的治理结构是否有意义,二是去中心化治理如何实施。
6. Hybrid应用:将链下系统连接到链上,如选举投票、上市公司账务、供应链系统等,提升透明性与公允性。之前这些hybrid应用一直很难落地实施主要有两个原因,数据抓取的问题和成本与效率的问题,而在今天这些问题都已经得到了缓解甚至解决,我们会在未来看到更多企业与政府使用区块链来提升自身的信用模型。
解读:如果我们把Vitalik的这篇博客与最新的以太坊Roadmap结合来看,则可以看出Vitalik对以太坊的未来野心究竟有多么大,他所展望的以太坊一定不仅仅是web3或defi概念所能囊括的,他本质上想要建立的是一个全球性的 、通过去中心化身份系统映射到链上的社会,由加密货币形成货币体系、由智能合约驱动商业设施、并通过DAO的组织形态连接成员之间的协作的On Chain Nation。以太坊的愿景是我见过的所有商业叙事中最宏大的,我也相信未来的以太坊会走得比我们任何人敢于想象的都要远。
· 区块链的基础设施都绕不开“不可能三角”问题,即只能在安全性、去中心化、可扩展性(也可以理解为链的效率)中选择两个。比如比特币和以太坊选择了安全性与去中心化,而Solana和BSC这些公链则为了提升效率牺牲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但舍弃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也导致了大量的宕机、安全、监管审查事件的出现,这些事件也让区块链社区重新意识到安全性与去中心化是公链的立身之本。
· 探索如何在保证安全性与去中心化的基础上提升可扩展性是过去5-6年以太坊技术社区主要的研究方向,在这期间经历了很多技术方案的选型,从Plasma到Casper到Sidechain到Sharding等,目前目前以太坊的技术路线已经确定,以太坊基金会已经公开宣布未来以太坊主网的升级将执行“Roll-up Centric”的技术路线,也就是未来以太坊主网将主要负责保证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而Layer2将成为解决可扩展性问题的核心。
· Layer2的技术逻辑如果极度简化的理解,就是将原先多笔的交易搬到链下进行,然后将链下执行的多笔交易打包成一笔交易并在链上记录,以达到节省区块空间的作用,这样区块既有了主链的去中心化与安全性,同时大大提升了交易吞吐量,变相解决了区块链公链的不可能三角问题。
举个例子,直接交互主网就像是我每天去星巴克用银行卡买一杯咖啡,每笔消费都要记录在银行的系统上。但如果我冲了1,000块到星巴克的会员卡上,每天来消费的记录只需要星巴克的系统记录就够了,而银行只需要将我消费了1000块记录在银行系统中,星巴克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将我的消费记录发给银行确认无误,这就是Layer2技术的一个简单类比。
以太坊的扩容方案
· Layer2赛道又分为乐观证明(Optimistic roll-up)和零知识证明(zk-rollup)两种技术解决方案,区别在验证数据有效性的方式不同。乐观证明的技术门槛低、实现较容易、成本相对更低、与以太坊兼容性最好,所以出现了第一批上线的Layer2项目 Optimism和Arbitrum,它们有机会首先建立起供需两侧的网络效应,有着不可小觑的先发优势。而零知识证明的安全性更强、吞吐量更高、且在未来可支持隐私场景,但技术难度更高,主网上线估计还要等1-2年。
· 我的判断是短期来看乐观证明的Layer2项目将有较强的先发优势,但长期来看采用零知识证明机制才是以太坊Layer2的终局方案,但并不妨碍项目方同步开发两个技术方案,一开始采用乐观证明技术的项目方也可以在后期转成零知识证明的,所以我更看好乐观证明的layer2项目,因为layer2赛道有着近乎公链的头部效应和替换成本,所以优先建立起供给两端网络效应的项目则有着更强的先发优势,而技术则是可以随着ZK技术慢慢成熟再补的。
· 想要了解Layer2在2022年的发展有多快我们只需要看下面这张图,它对比了Arbitrum、Optimism与以太坊主网每日的链上交易量有多少,在一年前Arbitrum与Optimism的链上交易量加在一起都不足主网的1%,而在一年以后,两个Layer2的每日交易量已经与主网相当,达到每天近百万笔。
以太坊主网与Arbitrum和Optimism的日交易量对比
· 那为什么Layer2会发展如此之快呢?下面这张表记录了各个Layer2与主网的转账和defi交易成本,可以看出对于技术还不完善的Layer2已经能将链上的交互成本削减数十倍甚至近百倍,交易速度从12秒一个区块削减到秒级,且享受着与主网一样的安全性与去中心化,同时对于已经在以太坊公链上部署的应用二次部署的成本也不高,如此显著的价值创造,那对于用户和项目来说有什么理由不用Layer2呢?
· 在2023年我持续看好layer2的发展,我认为对于想要投资以太坊的投资人来说Layer2就是最有确定性Alpha的赛道,因为它对用户的价值创造过于显著,且确定性极高,因为连以太坊自身的技术扩容路线都是以layer2为核心打造的,未来几乎所有的以太坊用户将直接与layer2交互,而主链将成为不同layer2之间通信的桥梁。我的保守预测是我们在2023年底将会看到layer2的daily transaction数量达到主网的5-10倍以上。
· 作为总结2022年DeFi赛道发生了什么,我想先引用Messari 创始人Ryan Selkis的一段话:
“It’s absolutely shocking how fast we went from “most customers don’t care about decentralization” to “the only customers who weren’t rekt this year used DeFi”- Ryan
是的,今年行业内最大的中心化借贷公司Genesis、Blockfi、Celsius都暴雷了,而Aave、Maker的发展的越来越好了,这就是DeFi的价值创造的最好展现。
“
咱们先聊聊2022年DeFi赛道的好消息
· 首先,今年DeFi产品的确变得越来越好用了,从UI到多链支持到无偿损失的优化,显然今年一整年的熊市终于让DeFi的项目方把精力从产品创新转移到花更多时间把已有的产品做的更用户友好上了。去中心化交易所通过与Layer2的结合让交易的成本从原先的每笔10美元变成了现在的低于1毛钱,在FTX事件之后的几天里我们通过链上数据看到了去中心化交易所纷纷呈现出了三到四倍的涨幅,显然,用户只有在被CeFi伤害之后才能意识到DeFi有多么的香。
· DeFi赛道的头部效应在2022年越发明显,赛道龙头的5个协议Aave、Maker、Lido、Uniswap和Curve的TVL(Total Value Locked)为330.4亿美元,占了DeFi总市场的68.1%,而这个百分比在1年前只有40%不到,很明显DeFi行业的各个子赛道在2022年里都已经跑出了赢家,分别为借贷的Aave、交易的Uniswap、质押的Lido、稳定币交易的Curve、算法稳定币的Maker。
他们的商业模式在2022年熊市下也得到了验证,在过去1年里Uniswap的总收入达到2.3亿美元、Lido的总收入达到3.1亿美元、而Aave则也达到了6000万美元,对于这几家诞生只有3-4年的去中心化应用来说,这样的成绩无疑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我对于这些赛道在2023年的判断是他们会在与CeFi的竞争中更加有优势并吞掉更多CeFi的市场份额,而上述的赛道龙头也会在2023年里强者恒强。
· 我们也在2022年看到了DeFi开始局部性的超越CeFi,比如Lido;Lido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staking协议,用户可以通过将以太坊质押给Lido来获取以太坊节点的稳定收益,而Lido则会帮助用户参与以太坊节点,并收取利润的10%作为服务费;
用户在质押ETH代币后会收到一枚Lido发行的stETH的代币,这个代币本身也可以像ETH代币一样被交易、借贷和流通,目前Lido中被质押的以太坊占了所有质押以太坊的31%,对应以太坊liquid staking service的74%的市场份额,是第二名Coinbase的近5倍
· 对我来说,2022年DeFi赛道中最振奋人心的事情莫过于看到Aave和Curve分别宣布下场开发算法稳定币,虽然目前还没有推出产品,但我格外看好他们的入场,原因是Curve和Aave代表了DeFi领域最大的交易/借贷深度与最多的交易/借贷对,这两点对于算法稳定币的成功至关重要。
直白点说,算法稳定币最关键的两件事,一个是如何让你的稳定币在更多的场景里被接受,也就是交易对/借贷对;第二个则是如何找到足够大的深度来支撑算法稳定币与美元的1比1挂钩关系,以防止在巨额的兑换下稳定币被砸脱锚。
算法稳定币赛道是我在DeFi领域最关注的子赛道,虽然今年Luna彻底崩盘了,但是我对未来的算稳赛道仍然保持乐观,我也相信未来会有新的算法稳定币出现并最终成功。能与法币建立稳定锚定关系的稳定币对Crypto赛道的投资者与未来Crypto行业向实体经济的渗透都至关重要,但是现存的fiat-backed稳定币USDT和USDC是整个Crypto行业中最大的“elephant in the room”,它的中心化控制与不透明性很可能会导致下一个FTX事件,而如果这个行业在过去14年里只教会了我们一件事的话,那就是永远不要去相信任何一个中心化节点;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有一天把上层的所有金融应用都去中心化了以后,但最底层的稳定币还是黑匣子,那我们在上层的努力是否还有任何意义?
所以我坚定地认为稳定币这一层是DeFi赛道中最重要的子赛道,而未来成功的算稳项目有潜力打造一个与其他公链交织并提供结算的网络,这件事的重要性和投资回报不会比早期投资了以太坊要少。
“
再来聊聊2022年DeFi赛道的坏消息
·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我没有看到DeFi赛道出现让我眼前一亮的创新,我看到的创新大部分是微创新,比如某个去中心化交易所又升级了他们的流动池机制来减少无偿损失(无偿损失是为DEX提供流动性过程中币价波动性带来的收益损失问题),在新的DeFi工具层面我也没有看到太多被用户规模使用的应用,比如大家都很期待的去中心化合约交易所GMX,在推出产品后也并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事实是大部分交易员并没有那么tech-savvy,更多还是愿意使用中心化交易所来交易,这些面向更专业的金融从业者打造的新DeFi产品的普及速度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更久。
· 所以对于DeFi领域未来的创新,我的判断是DeFi行业中的“low hanging fruits”都已经被摘完了,而未来的DeFi创新还有两个方向,遗憾的是都是不太容易做出突破的方向:
1. 第一个是在存量市场中去开发更多的长尾产品去与CeFi竞争,比如期权、期货、跟投池等,在这些长尾市场中,现阶段的DeFi产品竞争力并不强,受众群体也有待教育,预计用户的adoption也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件事本身是个挺吃力不讨好的活;
2. 第二个创新方向则是去吃掉更多传统金融的市场份额,比如保险、信用贷、企业贷等等;每次说到这里我都想深叹一口气,因为我听过太多“现在的defi行业没有价值,都在炒来炒去” 这样的观点,然而遗憾的是我也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反驳方式。我承认“保险、信用贷、企业贷”这些才是最有价值的金融部分,因为它们本质上在赋能实体产生价值,但很遗憾的是现阶段的区块链应用只能“链上问题链上解决”,而DeFi也很难切到这些领域里;
我们在今天还没有足够的组成要素来建立一个可以辐射线下的链上信用社会,但也许有一天当我们基于ENS、NFT、SBT、DeSoc、链上数据所组成的身份系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链上信用社会,并有了去中心化的方式组织线下服务团队之后,DeFi可能终于能去与实体经济所结合,遗憾的是我们离那一天的到来还有不短的路要走。(技术发展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我们今天所有人都习以为常的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也同样经历了从有网到有智能手机到有移动应用到能连接银行系统的过程,如果选择在2000年就下场做移动支付也必定会失败)
· 今年对于DeFi来说最坏的消息莫过于美国监管的到来,今年Uniswap被迫下架了很多token、 Tornado Cash被加入制裁名单、而Aave也将被迫停止向美国IP的用户提供服务,放弃了全球最大的市场;每次聊到这些事情都让我极度气愤,因为美国Congress和SEC宁愿相信Sam Bankman Fried所代表的FTX,也不愿意相信一切都透明可追溯的智能合约。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今年FTX的暴雷事件反而救了DeFi,让监管开始重新思考他们的监管策略,但至今美国监管的铁锤还未落下,我们都不知道最终会不会砸到DeFi身上;如果最终监管的铁锤狠狠的砸到了DeFi身上,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这些项目团队被迫将项目完全开源并交给社区,变成从上到下完全去中心化运营且匿名的public infrastructure,而这种结果对于DeFi来说可能也算得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涅槃重生。但近一年来的监管动作让我担忧,我也更加意识到了去中心化的紧迫,如果DeFi都会被如此监管,那我们在未来该如何去跟监管者聊DAO和隐私协议呢?
所以以太坊未来要走的路还有好远且充满挑战,而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去中心化武装到每一颗牙齿。(所以我们今年也看到了更多越来越底层的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的项目,如去中心化存储、去中心化网络等,本质上是让以太坊可以脱离所有一切中心化的控制。)
· 我一直把2021年的NFT浪潮比作2013年的比特币和2017年的ICO浪潮,因为一切都太相似了,从所有人的全面否认到每个人都在FOMO在Crypto里仅需要一个月的时间,NFT的价值总和在2020年底只有8,500万美元,而在2021年底则达到了201亿美元,整个行业在一年内涨了超过200倍啊,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NFT市场还剩下多少:
NFTValuations的NFT市场规模统计
· 现在所有NFT的地板价总和差不多是116亿美元-145亿美元之间,较2022年5月份最高点的275亿美元跌幅超过50%,虽然看上去好像并没有比Crypto其他赛道跌得多,但是大部分NFT的流动性极差,实际能变现的价值也远远没有这么多。
所以2022年对于NFT来说也是极为惨痛的一年,但就像我将2021年的NFT泡沫比作2013年的比特币和2018年的Altcoin泡沫,我认为2023年的NFT也会像2015年比特币和2020年Altcoin,都处于泡沫爆裂后价值回归的阶段。
· 我持续认为NFT会是一个有着超过百倍增长空间的万亿美元级别的赛道。如果我们仅参考全球实体艺术品市场,实体艺术品的总市值大概在1.7万亿美元,是现在NFT市场规模的170倍,但作为艺术品仅仅是NFT所有强大能力中最基础的部分,NFT可以代表一支股票、一个游戏物品、一张照片、一块现实土地的交易凭证、一个用户的身份等等,它作为一种工具或媒介的潜力几乎是没有上限的。
就像比特币在2017年9月超越了黄金市值的1%,并仅在四年后的2021年就超越了黄金市值的10%,我相信对于仍不足实体艺术品市场规模1%的NFT来说,它对传统艺术品市场的追赶只会比比特币追赶黄金的速度更快,因为NFT是一个远比比特币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监管接受的概念。
NFTValuations的前20大NFT系列
“
NFT市场在2022年也迎来了“机构化”,只是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投资机构,而是全球头部消费品品牌
在过去的一年里主要有三类品牌加入了NFT的浪潮,分别为服装品牌(ex. Adidas、Gucci)、餐饮品牌(ex. Burger king、Coca-cola)、运动品牌(ex. NBA、还有大巴黎、桑切斯等足球俱乐部)。据我的观察:
1. 服装品牌
服装品牌通常在通过NFT销售digital fashion,比如Nike在2022年卖了近2亿美元的虚拟人偶、Adidas与Bored Apes和Punks一起做了Into The Metaverse的NFT Collection,Gucci在销售虚拟的箱包(而且有意思的是今年Gucci在Roblox里卖出的虚拟手提包竟然比它的实体版本还要贵800美元)对于这些时尚品牌来说,销售“注意力与虚荣心”一直是他们最擅长做的,而进入NFT对他们来说只是换到了一个更加一本万利的卖场罢了。
部分入场NFT的传统品牌
2. 餐饮品牌
餐饮品牌来说,NFT的玩法则更加五花八门,但大部分聚焦在营销引流到店上(毕竟digital pizza又不能吃也没什么可show off的),比如汉堡王把NFT与游戏结合在了一起,买汉堡的袋子背后会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加入会员之后则可以进入到汉堡王的游戏中,当收集且打完了所有4款游戏后则会获得一个汉堡王的NFT,NFT的持有人有机会获得与一些明星聊天并享有一年无限吃汉堡的权益(新的私域运营玩法);
再比如Taco Bell则通过NFT做了一场慈善募捐活动,所有买NFT的人都有机会抽中一款Pickle NFT,可以兑换成500美元的taco bell credit,并且所有Tacobell售卖NFT的钱都捐献给了Taco Bell Foundation。
3. 运动品牌
运动品牌则是在NFT领域中表现最好的,NBA Topshop通过Flow公链销售的球星卡在2022年上半年就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卖NFT能达到10亿美元的收入,妥妥的NFT赢家!),而梅西、C罗和其他一众顶级俱乐部在2022年趁着世界杯更是各种发NFT和代币,比如桑切斯俱乐部的粉丝代币市值已经达到1.8亿美元、大巴黎的代币市值达到1.3亿美元,有些粉丝代币的市值都要比这些俱乐部本身的价值还要高了,虽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粉丝代币都有些“割韭菜”的成分,用处无非就是可以买些纪念品或者与球星合张影,但是这些俱乐部的成功是NFT与Crypto对粉丝经济赋能潜力的最好证明。
我相信随着这些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品牌都在NFT领域赚的盆满钵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品牌入场,也会有更多的消费者通过这些消费品牌和web2平台了解到Web3与Crypto,所以从破圈能力来看,NFT无疑是Crypto所有赛道中的佼佼者。我相信我们在2023年一定会看到更多的“机构”进入NFT这一市场,今年年底特朗普NFT的成功为未来政客的political campaign提供了一个名利双收的新思路,也许我们在下一届美国选举时会看到各区的候选人纷纷通过发NFT和拉盘的方式来拉票,毕竟有谁会对自己赚钱的投资没有信仰呢?
“
NFT的基础设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围绕着NFT的基础设施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度研究的大赛道,因为NFT的消费属性和非同质化特征导致NFT市场必定会成为一个极度细分且垂直化的市场,这也意味着这个赛道里最赚钱的投资机会可能并不是去买某一款NFT,而是投资这里面的基础设施和“送水人”:
1. 一年前Opensea的成功带来了大批的挑战者
而今天Opensea的Market Share已经从2022年初最高点的99%跌到了25-35%,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各大交易所每日NFT交易额的占比就一目了然(蓝色的是Opensea)
Messari对NFT交易所市场份额的统计(按日易量)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DeFi赛道的头部效应是越来越强,而NFT的龙头Opensea会越来越弱呢?这里最大的原因是因为DeFi是一个双边都有网络效应的市场,咱们拿Uniswap这个去中心化交易所为例,比如某个交易池提供流动性的人越多,就会有越多的用户选择来这个交易所交易,因为这里的流动性最好,买币和卖币的损耗都更小,而更多的用户进入则会让提供流动性的liquidity provider赚的手续费更多,也就更愿意放流动性进来,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所以DeFi是一个强者恒强的市场;
但NFT交易所则不是,NFT交易市场是一个接近“race to zero”的赛道,作为卖家可以将一个NFT在多个平台挂单,而买家则会通过NFT聚合器去看哪个平台的手续费最便宜就选择在哪买,因为最终买回来的东西也是一样的(这个逻辑就像是我想买标准化程度高的电器,比如苹果手机,也会去拼多多、京东、淘宝都看看价格哪个最便宜,而实体商品还有可能平台不同质量不同,但你在哪里买NFT收到的NFT则是完全一样的);
另一个更加主观的原因是因为Opensea团队的战斗力实在是不敢恭维,产品体验差、手续费最高,且opensea因为融的是股权需要收入冲上市,它在商业模式上的灵活性也远远不及它的竞争对手们,在这样一个race to zero的赛道里会非常难受,所以我对NFT交易市场未来的判断是很大概率Opensea会被慢慢淘汰,而Blur、Looksrare或者新出现的交易所都有可能成为NFT交易赛道的新王。
2. 围绕NFT的其他金融基础设施
就像DeFi一样,满足了代币的交易需求之后,用户还会有借贷、质押、跨链、期货等需求,而对于NFT来说,交易外的需求只会更多,目前NFT赛道主要有5个显著待解决的需求:
第一,NFT交易所过多导致“货”是分散的;
第二, 每个NFT太贵,最有价值的蓝筹NFT反而大部分人都买不起;
第三,资金利用效率太低,买了NFT之后钱就趴在那了;
第四,价格模糊,因为每个NFT的属性都不同,如何合理定价?
第五,衍生品不足(比如NFT的options、futures等;
那么对于这5类需求,也出现了5类满足这些需求的基础设施:
聚合所有“货”的聚合器;
NFT碎片化协议;
NFT借贷和租赁协议;
NFT预言机;
NFT衍生品交易所。
那到了今天这5个细分赛道哪个做出些成绩了呢?聚合器大家用的最多,借贷协议其次,最后碎片化也有小部分用户。
所以总的来说,NFTFi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我相信这个赛道也一定会跑出来NFT赛道自己的Aave、Curve、Maker等基础设施巨头,而随着NFT未来的赋能与使用场景越来越多,NFTFi的需求一定会延申到其他领域,开个脑洞,比如会员卡的权力转移与租赁、虚拟地的集资与收益分成协议等等,而这些才是更令我期待的领域,但就像DeFi不可能在今天就去赋能实体经济一样,NFTFi需求的延申一定是建立在NFT的应用可以延伸到更多场景之上的。
“
去中心化社交
NFT在2022年也延伸出了更多用途,几乎所有web3项目方都开始通过NFT进行精准营销,比如当你体验过某款应用则会给你发一个NFT,或者你是Gitcoin的频繁捐献者则也会得到一个NFT;你可能会问,那这些NFT有什么用呢?
一方面项目方在通过这种方式去筛选出最有价值的用户,并进行激励(空投)或让他们在社区治理中拥有更高权重,而去中心化社交的协议则会使用这些NFT结合着链上数据绘制更精准的用户社交图谱;
每次想到去中心化社交的未来就让我感到十分美好,一个用户可以带到所有应用里的社交图谱、一款抗审查的聊天工具(没人能再封你的号或者禁言你了)、一个用户可以自己拼接组合的聊天页面、你可以通过真实的链上数据在全世界精准找到跟你兴趣爱好重合度最高的一群人并建立DAO来与他们协作交流、你也可以摆脱平台算法对你注意力的控制,选择你自己想要看到的内容。
虽然未来很美好,但现在大部分所谓去中心化社交的应用都很难避免产品看起来像是一个积分墙的结果,事实是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拉用户和积累数据的阶段,而去中心化社交对比web2社交平台的优势则需要更多的用户数与链上数据才能建立起来。
那我们来看看现在onboard user的进展怎么样了,一个我们可以参考的指标是下图的ENS(Ethereum Naming Service)Monthly registration and renewal的增长数据,ENS的月注册量较一年前已经增长了近20倍,在年初时候ENS总注册量不足50万,而九月份一个月的注册量已经超过了50万,这还是并不便宜的收费注册且用户在现阶段注册了ENS几乎什么也干不了的情况下,妥妥的NFT熊市之光,所以我觉得我们可能都低估了大家对于一个不受三方控制的社交网络的向往,而去中心化社交也是我在2023年里最持续看好的NFT子赛道。
Dune Analytics对ENS月新注册账户和月续费账户量的统计
“
Gamefi
在2021年Gamefi爆火的时候我就跟很多人表达过我的观点,Gamefi是一个让我无比纠结的赛道,我无比看好它是因为我认为游戏与Crypto的受众群体的重合度极高,成功的区块链游戏有可能成为打开web3开放世界元宇宙的一个雏形,但事实是目前为止Gamefi的项目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虽然将创了所有Dapp总收入最高记录的Axie Infinity叫做一个失败是不准确的,Axie一共创造了13.5亿美元的收入,是第二名Opensea的3倍),而Gamefi不可持续的原因也十分明显,现阶段Gamefi的可玩性还是太差,大家都是进来赚钱的,整个经济系统缺少正向外部性,很难避免最终走向死亡螺旋。
在2021年我们看到了行业内入局了很多传统游戏大厂和工作室并且都拿到了大钱,但目前大多都还处于游戏开发的过程中,而大概率我们也不会在2023年看到这些大作发布,一款好玩的游戏需要非常多人很多年的设计与开发,像大家熟知游戏大作GTA5、赛博朋克2077、战神都花了近千人五年以上的努力才得以实现,那凭什么我们要期待一个去年才开创的赛道在一年之内就能取得传统游戏商三十多年的成就呢,所以作为一个Gamer和Crypto Enthusiast我仍然很看好Gamefi赛道未来的发展我也愿意耐心的去等待,但从投资的角度我在现阶段保持相对中性的态度。
“
目前已经出现的六种DAO
· DAO(去中心化组织)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甚至有些神秘的赛道,虽然DAO仍然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但已经演化出了很多不同种类的DAO,每种DAO建立的目的与管理模式都有很大差异,但都通过将治理去中心化创造出比中心化治理更大的价值,我们首先来聊聊今天都有哪些主流的DAO组织:
1. 协议DAO – 协议DAO主要负责开发和管理去中心化应用(dApp)或公链。协议DAO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开源技术,这点类似于企业或基金会。比如Tezos是一条区块链,采用DAO的链上治理架构,通过投票体系来触发协议升级,需要绝大多数人投票达成共识才能通过提案。
2. 投资DAO – 投资DAO负责管理和投资Treasury中的资金。投资DAO的主要目的是为成员创造利润,这点与私募基金或对冲基金类似。比如BitDAO和CultDao,通证的持有者通过投票决定投资策略,并为DAO金库实现收益,我们在2022年也看到了更多NFT的集资行为采用了DAO的治理模式。
3. 事业型DAO – 事业型DAO负责针对某一Public事业管理资金和计划,比如慈善DAO、政治DAO,这点与慈善组织、游说团体等传统组织类似。比如Crypto行业中的最大捐赠平台Gitcoin就是一个事业型DAO,用户在平台上可以通过投票机制,共同为以太坊上的公用事业以及其他区块链项目募款。
4. 社交DAO – 社交DAO负责管理一个社交空间,为成员营造社群文化并组织活动。社交DAO围绕娱乐、艺术、游戏和其他社交领域将社区组织起来,打个不是完全恰当的比方就像是个微信群。比如大家所知的猴子NFT,这个NFT既是限量版的NFT藏品,同时代表会员身份,可以领取特殊福利,或者Bankless这样的podcast,就很像两年前突然爆火的Clubhouse。
大家可以想一下为什么后来Clubhouse逐渐消沉了,大家最初喜欢clubhouse的原因是因为邀请注册的功能让这款APP有了“小圈子”属性,大家的信任成本低、沟通效率高,且因为都是圈子内的人所以内容的质量也足够高,但一款商业应用是很难避免用户膨胀的(甚至它本身需要追求更多的用户),而用户多了一定会导致内容质量与沟通效率的下降,这就让clubhouse失去了它一开始的魅力,而社交DAO则是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
5. 数据DAO – 数据DAO负责开发和管理DAO控制的数据。数据DAO旨在将用户数据聚集在一起,或开发独特的数据产品卖给第三方用户,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为AI提供数据或展开市场调研。比如dClimate是一个买卖天气数据、天气预报和预测模型的市场,用户可以在其中销售创新的数据集,机构也可以在其中购买数据。
这个领域非常有意思,它很像在美国做B2B Intelligence的上市公司Zoominfo的web3版,Zoominfo最大的痛点是如何合法的获取用户数据上,而数据DAO通过将用户变成利益方的一部分来激励用户贡献数据,解决了这个问题。
6. 网络国家 –由前A16Z合伙人Balaji Srinivasan首次提出,这是一种由DAO治理的新的国家形态,可以建立拥有法律地位的新国家。Balaji在他的“The Network State: How To Start a New Country”书中提到:“网络国家是一个网络社会,在道德上创新,拥有国家意识和公认的创始人,有能力开展集体行动,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发行加密货币作为货币,使用社会智能合约来约束基于共识的政府,通过众筹的方式买下实体领土并形成群岛,建立虚拟首都,在链上进行人口普查,证明国家人口、收入以及房地产,并因此获得外交地位。”(也许我们有一天会看到以太坊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国家)
“
DAO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可能很多从传统互联网跨到Crypto的投资人都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项目要去中心化治理,显然中心化治理的效率更高,产品的迭代速度与组织的效率都会比去中心化治理的项目有更强的竞争力,因为我也是看传统赛道出身的投资人,在某种程度上我非常能理解这一观点;
但我想说“But that’s not how it works in Crypto”,相比中心化治理,去中心化组织的效率也许并没有这么高,但它的韧性和对用户与资源的吸引力则是前者的数倍,对于Crypto项目来说,最有价值的永远不是技术的先进性或有多少一线投资人站在身后,而是要看围绕着它的community有多强大;所以我们在近几年看到了越来越多的项目选择通过DAO的方式实现治理,前面提过的DeFi赛道的五个龙头项目已经全部实现了DAO化(Aave、Maker、Curve、Uniswap、Lido),而Layer2的四大龙头项目Optimism、Arbitrum、ZK-SYNC、Starknet也都将在主网上线执行DAO的治理模式。
如果总是以传统股权投资的视角去看待Crypto,去找更有组织效率、更有确定性“价值”的中心化项目,那么大概率你在一年前可能认为能抢到的最好的deal就是拿到FTX和Blockfi的份额了。
但现在DAO的治理很完善了吗?答案是完全没有,现在大部分DAO的治理模式说的难听点就是一个Discord加一个能连接钱包的投票页加一个公开的treasury地址,但在2022年我看到了行业的先行者们开始对DAO的治理模式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实验,原来大家都更乐于讨论Tokenomics,而现在更多人开始讨论Governance Model。
比如目前Layer2的龙头项目Optimism在尝试的治理实验就很有意思,在年中的时候Optimism的创始团队就决定将Optimism的管理权从原先封闭的基金会手中转移到了Optimism Collective手中,Optimism Collective是一个由Citizens House 和 Token House 共同管理的链上主体,类似于两院制的管理形式,其中Token House由持有OP代币的数万名用户组成,每个人的投票权重由持有的代币数决定,Token House能够对重大的协议升级、治理基金的使用、分红等事件投票,而Citizen House则是由Token house选出的代表们构成,他们会更多的参与日常管理和挑选生态内的项目扶持,Citizen House的成员身份是由一个soul-bound token代表的(所以是不可转让的),而Citizen House的代表也是随时可以被Token House投票废除的;
可以看到,Optimism已经开始在找链上治理中去中心化vs效率的平衡了。
Optimism Collective的两院制治理模型
我相信DAO的发展会是相对缓慢但是强大的,我认为它的发展会相对缓慢是因为DAO本身只是一个创新工具,它并无法解决数千年以来社会中存在的所有治理问题,而对于使用DAO的治理模式的项目方来说还有非常非常多的问题要被解决,包括治理模型、治理实施、贡献衡量等等问题;但我同时认为DAO是极其强大的创新,因为有可能通过这个创新工具设计出最透明、信任最小化的组织结构甚至社会体制,且区块链的分叉能力也为持有不同观点和价值观的群体的并存且不互相冲突提供了可能。
(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易凯资本Web3和区块链团队编写,非经易凯资本事先书面同意,本文内容不得被披露或用作其他任何目的。本文中的所有意见、观点仅代表易凯资本对截止于本文发布日期时所掌握的信息的分析及评估,该等观点、信息可能基于时间、市场、经济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易凯资本保留对本文中任何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本文中的某些信息系基于公开信息、公开出版物或第三方数据而提供,易凯资本对本文所含的此类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本文所载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可用于对投资的评估,亦不应作为投资、法律、税务或其它方面的建议使用。易凯资本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郭邦晖(女士)
电话:+86 (10) 8519 2080
传真:+86 (10) 8519 2078